此前,惠氏中国公共关系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目前供应中国市场的惠氏婴
幼儿配方
奶粉主要由惠氏新加坡工厂生产。随着国内需求增长,新加坡工厂产能已不能满足供应,因此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欧洲和澳大利亚工厂生产,由此造成生产成本、运输成本、人力成本上升和关税上涨,导致价格调整。”
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,这种说法并不可信,事实上,国际
奶粉价格一直走低,在中国即使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因素,也不足以使其频繁涨价到目前的程度。
而且,据本报记者从海关了解,
奶粉进口关税不是在上涨,而是在降低。目前,新西兰
奶粉进入中国市场平均支付不到10%的关税。
关税成本因素说不攻自破。
而恒天然表示,2010年,全球乳品产量增幅为1.8%,低于2009年的2%。这也是导致
奶粉涨价的因素之一。
王丁棉表示,事实上,
奶粉的利润是非常大的,有的品牌毛利高达60%,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有原材料、运营成本等因素影响,也不足以导致必然提价。
本土奶粉全线败退
叶檀更公开表示,洋
奶粉顶风涨价,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度恐慌。大陆消费者到香港扫货,是这种
奶粉恐慌到了极致的表现。
据本报记者了解,今年3月,海关总署对目前国内洋
奶粉市场进行了摸底,其中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目前洋
奶粉已垄断一线城市市场,美赞臣、雀巢、雅培、惠氏等洋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婴
幼儿配方
奶粉市场80%以上的份额。
国内奶源售价比国际上便宜一半,国内奶源和本土乳品企业有大的原料成本优势,表现在价格上更是低廉,为什么竞争不过洋
奶粉?
“三聚氰胺事件对国产
奶粉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。”5月18日,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,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孙金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