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气温骤降,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也到了“活跃期”。这两种病毒是儿童急性胃肠炎的主要“元凶”,尤其容易在学校、托儿所等人群密集场所引发集体爆发。
病毒来势汹汹,这些特点家长要警惕
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都会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接触被污染的玩具、餐具、食物或环境表面后,都可能感染。孩子感染后,常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部分还伴随发热、腹痛,还可能因脱水引发危险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种病毒传染性极强,儿童免疫力较弱、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,在校园集体生活中,一旦有孩子感染,很容易通过共用餐具、牵手玩耍、接触公共教具等方式交叉传播,短时间内造成多人发病。其中,轮状病毒多见于 5 岁以下婴幼儿,诺如病毒则不分年龄,学龄儿童同样高发。
远离病毒预防是关键,这4点家长务必做到
1. 把好“手卫生”第一关
饭前便后、外出归来、接触公共物品后,必须督促孩子用流动水+洗手液搓洗双手,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,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、揉眼睛或拿食物。家长也要做好示范,全家养成良好洗手习惯。

2. 筑牢“饮食与环境”防线
不给孩子吃生食、未煮熟的食物(尤其是肉类、海鲜),不喝生水;餐具、水杯需定期高温消毒,孩子的玩具、绘本也要每周用消毒剂擦拭清洁。同时,配合学校做好校园消毒工作,若孩子同学出现呕吐、腹泻症状,及时提醒孩子减少接触。
3. 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
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儿童感染的有效手段,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发病后的严重程度。建议家长按照疫苗接种程序,及时带适龄孩子完成接种,为孩子建立 “免疫屏障”。
4. 警惕“症状信号”,避免带病上学
若孩子出现呕吐、腹泻、发热等症状,务必及时居家隔离,不要送医上学,避免传染给同学,同时及时告知学校。
感染后别慌,科学处理缩短病程
一旦孩子确诊感染,家长无需过度焦虑,重点做好以下两点:
补水补电解质是核心:腹泻呕吐会导致孩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(药店可购),少量多次饮用;避免给孩子喝含糖量高的饮料,可能加重腹泻。
调节肠道菌群,助力恢复:腹泻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,影响消化吸收。可同时给孩子补充妈咪爱等益生菌,帮助调节肠道菌群,缩短病程。

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、呕吐腹泻频繁、精神萎靡、尿量显著减少等严重脱水症状,需立即就医,避免延误治疗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