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是个网迷,妈妈是个电视迷,奶奶平时带着他,可又不会讲故事,也不带他出去玩。3岁的男孩岳平要上幼儿园了,可连续4次遭到幼儿园的拒绝,妈妈陈女士才反应过来,这孩子和小时候不一样了,不仅不合群,还喜欢动手打人,最重要的是,连爸爸妈妈也不会喊了。
平平3岁不会说话 妈妈竟不知道
幼儿园拒收事件让陈女士有点讶异,她并不是惊讶孩子的不会说话,而是惊讶自己竟然不知道孩子不会说话:
儿子不爱说话的毛病我也知道,但只是觉得他不爱说话,没想到变成了“不会说话”。要不是老师给我说,我还以为娃娃很正常。
孩子在1岁多的时候还挺爱表现自己的,经常叽叽喳喳的说些什么,也老爱抱着我“妈妈妈妈”地喊,可是自从我外出工作,把孩子交给婆婆带以后,孩子就渐渐变得沉默起来。
我是做销售的,老公是做外贸的,我们很忙,太累了。回家偶尔还会逗逗儿子,可他从来都不理我,婆婆说现在孩子还小,因为没有爸爸妈妈带,怕生,等大点就好了。所以每次儿子不和我交流,也都没太在意,以为慢慢就会好的。
慢慢的,陈女士养成了饭后就看电视的习惯。逗孩子,那是婆婆的事情。
今年春节,陈女士抱着平平回老家,一大家子人逗了孩子好久,孩子都没开口说过话,陈女士以为孩子怕生,也就懒得再陪儿子玩了,转战去麻将桌。
爸爸每天回家只是吃饭、玩电脑
不知道宝宝不会说话的还有平平的父亲岳先生。
听陈女士说,老公是个十足的电脑迷,每天下班回家只做两件事,一是吃饭,二是玩电脑。
“我有时候还抱一下娃儿,他连娃儿都没管过。”陈女士说,电视剧演完了,老公的游戏打完了,孩子也都睡了,每天早上他们起床上班时,孩子都还在睡梦中,“缺乏”机会和孩子交流。
奶奶很严谨:不能说车车,要说摩托车
平平的奶奶是个很严谨的老人,一般看见摩托车,父母都会教孩子:车车。但平平的奶奶却不这样认为,她觉得孩子认物的时候就一定要学会区分,所以她总是教平平摩托车就得说摩托车,不能说“车车”,这些成年人运用的语言对一个小孩子来说难度较大,久而久之,平平也不爱说了。陈女士说,老人有自己的教育方式,她也没有干涉过,“现在想起来很后悔”。婆婆平时也不带孙子出去玩,平平总是独自呆在家里耍玩具,时间长了,他渐渐变得封闭起来,“这就是他动手打人不合群的原因”。
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,就会将自己封闭起来
昨天,在儿童医院康复中心,游戏中的平平只会一个单一的动作,就是抓起沙子往上抛。任凭心理咨询师和妈妈怎么呼唤就是不说话,嘴里只发出“啊”的声音。
心理科余文玉说,让儿童常常独自一人玩耍,失去许多体验的自发需求,这是目前情感、行为、人格障碍儿童逐渐增多的原因:
平平1岁多的时候还能喊爸爸妈妈,到3岁反而不会了,正是因为缺乏语言环境的培养,导致语言功能退化。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,不愉快就会将自己封闭起来。若不进行治疗,平平很可能发展为自闭症。
现在,经过三次“沙盘游戏”治疗,平平已经能喊出“奶奶”、“妈妈”等字眼了。“孩子在1岁后是很重要的语言发育时期,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玩耍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