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我们看到一些智能药盒产品开始纷纷在国内出现,比如目前正在京东众筹的 Memo Box 智能药盒,截至笔者发稿时已经取得 67 万余元的支持额度,考虑到 Memo Box 三个版本的单价分布在 99-398 元之间,这个成绩还算不错。
一般意义上认为,国外居民的健康意识比较强烈,智能药盒因此出现更早,在欧美国家接受度更高(Memo Box 早期在美国 Kickstater 网站众筹成功)。来到国内之后,智能药盒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?它到底是鸡肋还是大招?什么样的人可能会需要一个智能药盒?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,浅显地解读智能药盒出现的意义到底有哪些。
提高用药依从性
一部电影《港迥》,火了一个"药不能停"的智能药盒。作为最基础的功能,智能药盒的提醒功能自然是必不可少的,除此之外,以前文提到的 Memo Box 为例,通过智能软件算法,药盒能够学习用户的日常服药习惯,以逐渐提高服药提醒的有效性和精准度,在其配套的超健康 APP 内,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开启智能模式的选项,时间灵活的保健品用药者不妨可以体验一下。
为什么服药提醒很重要?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,药物学科更多地讲究与生物节律的配合,以常见的高血压为例,人体每天出现两次血压高峰,分别是早上 9 点和下午 2 点左右,这两个时段发生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最大,药物开始作用的时间大约为半小时,所以在两个血压高峰出现之前,准时服用降压药就显得尤其重要。
现代人生活节奏繁忙,忘记服药是最自然而然不过的事情,相关研究表明,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只有区区不到 20%,因此,服药提醒,是所有希望在药盒上做加法的厂商最不可或缺的功能。回头看 Memo Box 智能药盒,定时的灯光和声音提醒之外,如果用户依然没有发觉到该吃药了,药盒会在 10 分钟后继续提醒,连续提醒 3 次没有检测到服药动作,Memo Box 则会通过网络通知到患者的家人,让更多的力量加入到提醒中来。
据美国 CDC 的一项研究表明,大约 3-5 成的慢性病并发症都是由未能按时服药导致,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。除了基础的服药提醒之外,重复用药告警、出门忘记带药提醒、用手机呼叫找药盒,也是智能药盒特色的功能点之一,这些小功能组成矩阵式提醒服务,显然能够有效地提高用药者的服药依从性,从而减少患者的隐形开支,减少为服药所花的时间和精力,更重要的是,减弱因未能及时服药带来的焦虑,毕竟一个健康放松的心态,也是我们保持健康最重要的法宝之一。
建立社会化监督体系
除了有效的提醒,建立社会监督体系,是提高服药依从性最有效的办法之一。
智能药盒的出现,让通过互联网连接服药者与监督者成为可能。
在 Memo Box 智能药盒的家人板块,用户可以实时看到家人的服药记录,在家人错过服药时会第一时间收到推送通知,有必要的话还能顺手在 APP 内发起一个免费通话。这种柔软却不失强硬的监督体系的建立,对于服药者能够起到足够的"震慑"作用。毕竟,绝大多数服药者的心理是,吃药忘记一两次没关系,但是麻烦自己容易,给别人添堵,却搁不下这个面子。
服药社会监督体系的建立,类似于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体系,有很多事情你可以做,在法律范围内也不会受到惩罚,但可能受到道德的谴责。智能药盒服药监督体系建立的优势在于,服药数据实时传输,监督者被动提醒,只需要花费双方极少的精力,即可达成一个双赢的结局,皆大欢喜。
建立服药大数据体系
还是以 Memo Box 智能药盒为例,传感器每检测到用户打开一次药盒,便即时生成一条服药记录,同步到云端之后,不仅用户自己可以在多设备间切换查看,同时,用户的家人或者相关的医护人员,也能在相隔两地的情况下看到服药情况。
服药记录的建立,让每一条用药记录的有迹可循,生成大数据报告之后,医护人员可以找到服药不依从的时间盲点,有针对性地提高依从性。更能够清楚地看到服药时间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,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解决方案,对症下药,演变成对某一个具体的病人某一具体病症下药,这种指哪打哪的治疗方案,相当于瞄准靶细胞的癌症药物,事半功倍。智能药盒的服药记录自动生成,云端保存,多终端查看,进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
总的来说,智能药盒的出现,表现出一种巨大的颠覆性的潜力,尽管目前人们对于其接受度还有待商榷,就像所有新鲜事物出现的第一时间一样,有人观望有人质疑,也有人积极投入新事物的怀抱,只有真正发现其价值的人,才能够及早享受其带来的红利,先进的生产力必将淘汰落后的服药方式,智能药盒在未来的想象力是我们不能预估的。